第(2/3)页 “你应该退位,谢罪!” “你,你,畜牲,你敢这么说我?!”听到朱常洛这么说自己,竟然还叫嚣着让自己退位,是大明掘墓人,万历整个人都气的发抖。 而听完朱常洛的这一番话后,上方的老爷子也不再为刚才,到底是朱常洛的错,还是朱由校的错而纠结了,很明显了,错的还是父辈! 一切罪魁祸首,就是万历了! “朱翊钧,你有什么想说的?”老爷子冷冰冰的看着下方,坐在嘉靖身边,胖哼哼的大胖子。 “太宗,此事,我,我……”万历环视一圈,想要给自己也找个理由,可想来想去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毕竟有些事情他确实干了,之前他就肆意临幸宫女,被张居正看见,太后更是差点废了自己的皇位,想着,突然,万历眨了眨眼,道: “回禀太宗,如果真要这么论的话,也不能怪我,此事应该怪我父皇。” “嗯?!”正在琢磨着自己等会怎么反思己过的朱载垕,听到这话当即眉头一拧,横眼看向万历。 这混账,怎么说话呢?你昏庸怪我? “朱翊钧,注意言辞。”这时,嘉靖开口了,看都不看万历一眼,淡淡道:“你爹如果说有过,也就是吃药,命短,他可是给你留下了一座白银帝国!” “你爹,对的起你!” 嘉靖到这里有些不满了。 一路推上来,以他的头脑可以算得出来,用不了多久,这笔账肯定会越卷越大。 说不定最后还要卷在自己脑袋上,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他不想这么做。 尤其是,自己这一脉,出现那种父子对垒的戏码,这让他感觉面上无光。 听到嘉靖发话了,在场众人都是暗暗点头,看过史书,他们都知道,世宗没有说错。 朱载垕有问题,那也是自身,对于国家来说,他做的很好,隆庆开关,为大明积累了何等财富? 而且,后世皇帝都知道,张居正死后,也给万历打造了一个齐齐整整的天下。 是万历自己不争气,才导致后面昏庸。 “不。”万历摇头,道:“我的意思是怪我父皇死的太早了。”万历说着,胖脸上也露出了一抹不满之色,道:“祖宗们啊,我登基的时候才几岁?” 万历两只胖手一摊,道:“可曾听闻那汉朝,吕后乱政?汉武帝也曾言,子弱母壮,必乱天下!” “诸位祖宗有所不知,父皇死后,朝政大事可都在母亲李氏手里!” “母亲李氏想要废掉我,立潞王朱翊镠为帝,朱翊镠是母亲的“宝贝疙瘩”!” “可是张居正支持的却是我!” “然后,少年时,我这个皇帝有什么威信可言?还不是沦为了他们二人私斗的挡箭牌?” “正如朱常洛这混账所言,被压抑久了,我当时又是个孩子,后来可不得要享受享受?如果我父皇能多撑几天,好好培养,我至于变成后来的模样?” “所以,造成我昏庸的罪魁祸首,是因为没有父亲培养,正如朱由校这混账控诉朱常洛这畜牲一样。” “如果我父皇上位后,能克制一下自己,我会成为母亲跟张居正斗法的挡箭牌?如果我前期不被压制,我会变得叛逆,贪图享受?” 好家伙,万历这货有点东西啊。朱瞻墡听着这一番硬生生把逆风局掰回来的货,暗暗咂舌。 一旁的朱载垕听到这话,也是急了。 根本不等老爷子提问,直接站起身,道:“混账,你这是强词夺理,为你的昏庸找借口!” “如果我是在找借口,那么朱常洛、朱由校这两个混账也是在找借口!”万历开始胡搅蛮缠。 “……你!”万历这一副做派,气的他浑身发抖。 如果这么算的话,那岂不是说,自己上位后吃春药,把自己吃死,也可以怪父皇了? 想着,朱载垕下意识的看向老神在在的父皇。 “朱载垕,说说吧,你想说什么?”老爷子面无表情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自己这一脉的问题很大! 一是国家财政,二是皇室自身对接班人的培养上不合格! “我这一脉,最大的问题就是父辈对后代的培养不到位,但这不是根本。”这时,嘉靖不得不出面了,他已经能猜到,在这么一笔一笔账算下去。 那么最后就会说是自己没有多余的后代,长期压制裕王,导致裕王上位后释放自己。 然后这笔账,就会到自己头上,嘉靖觉得自己要说点什么了,他还有更大的事要做。 这个时候可不能被太宗拿捏住什么把柄。 听到亲爹终于出手了,朱载垕顿时激动了,只感觉心里有无尽的安全感。 “说。”老爷子眯了眯眼,身体微微向后靠了一下,对于嘉靖他还是很重视的。 嘉靖起身对着老爷子躬身一礼,然后道:“大明灭亡的根本还是财政,文臣武将的博弈所致。” “我继位之时,正是皇兄被杨廷和暗杀,我也被当做了傀儡推上位,文官彻底做大!” “这些太宗您已经知晓,我就不多做赘述……”嘉靖说着,语气微微一顿,又道:“从太祖开始,再到宣宗祖宗,皇权是一个巅峰!” “可是自土木堡之后,武将一方彻底失势,文官势大,景泰帝开始,依赖于谦,重建的侍卫亲军归于谦的兵部管,皇帝手里的侍卫亲军只剩下了锦衣卫!” “这是从皇帝手里的一次夺权!” “这里,皇权已经被斩了一刀!” “天顺帝复辟后,屠杀大批重臣名将之后,君臣猜疑,之后我爷爷继位,不得不进行安抚,可武勋一方已经元气大伤,岂能快速恢复?” “这时给了文官一路做大的机会!” “这里,我大明皇权,再次被斩了一刀!” “皇兄意图通过太监宦官制衡,扶持武勋集团,结果是被暗杀。” “一次两刀!”嘉靖说着,竖起两根手指,环视众人,闻言,在场的皇帝面色都不好看。 这些都是事实! 嘉靖又继续道:“在此之前的皇帝,可以说凡是对文官集团好的,那便是好皇帝,对文官集团不好的就是昏君。” 嘉靖这番话说完,在场有一个人的面色变了,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佑樘! 从朱厚照往上数,对文官集团好的除了自己,貌似没有了吧?父亲朱见深算一个? 嗯,可父亲朱见深打起仗来也是丝毫不怯的。 反倒是自己,在武功方面可以说毫无建树,也就在内政方面,有了几分模样。 也就是说,嘉靖这个混账,竟然在点自己? 一想到这个,朱佑樘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 他本以为这次的内部清算跟自己没有关系,结果还能沾上边?嘉靖是什么意思? 这是说自己放任了文官的猖獗?没有给儿子朱厚照留下一个文武制衡的局面吗? 一瞬间,朱佑樘想到了很多,对嘉靖也越发的不满了起来,一双眸子狠狠的瞪着嘉靖。 然而对于这位叔叔,却是根本鸟都不鸟一下的。 以他的眼光,还真看不上朱佑樘这个皇帝,要他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照顾皇兄,当初他就想把朱佑樘给移出牌位,换上自己个老爹的。 当然,这个时候,嘉靖可没想再把祸水引到父子之上,而是要引到其他地方。 前面几代皇帝积累下来的旧账,要全部归咎到一个尽头,那就是那位了! 对于自己这位太爷,嘉靖心里默默说了一句抱歉! “我爷爷朱见深在位时,文治武功可以说都很卓绝,但皇权终归是削弱了……” “到了我这一朝,我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扩充锦衣卫,我这一朝,锦衣卫暴涨至十五万!” “索性的是,我控制住了,稳定了局势。”说着,嘉靖深吸一口气,道:“但奈何,天命不在我,我死后,我的后人,后人的后人,都要依靠文官!” “皇权依附文官集团,管理天下,岂能不弱?” “太祖、太宗,再到崇祯,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若是想要变法,就要有绝对的皇权掌控!” “所以,皇权削弱,就算儿孙们想要拨乱反正,让皇权再次达到鼎盛,可依旧是有心无力。” “所以,一切的症结源头,在与天顺帝!” 一番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话说完,场内顿时沉默了。 至此,这次朱棣一脉,诸皇内部清算的账,算是基本上清了,同时也算清了大明灭亡的真正原因! 一,大明,亡于财政。 二,之后,土木堡之变,导致皇权削弱,对天下失去了绝对的管理! 最终的结果导向,就是财政弊端越来越大,漏洞越来越大,还没办法弥补,比如收取关税?商税?皇权削弱,又如何斗得过这些文官? 你敢强行收税,让朝廷富起来,弥补财政漏洞,结果就是分分钟罢官,让你朝廷瘫痪! 一时间,广场上沉默了。 听完被嘉靖三言两语清算的烂账,朱瞻墡心中也不由的暗呼了一声过瘾,嘉靖这脑子,牛逼! 想着,朱瞻墡看向了对面的朱祁镇。 当然,此时老爷子,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墉所有人都朝着他看了过去。 朱祁钰眉头深锁,其他皇帝面色平静,此时大明诸皇,所有人的视线,汇聚于一人身上。 被众人看着,朱祁镇始终面不改色,不发一言,像是没有听到这些话一样。 “朱祁镇,这笔账,算到你头上了,你还有何话说?”老爷子冷眼看向朱祁镇。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后,缓缓起身,踱步来到中间位置,对着上方的老爷子行了一礼,然后又转身来到朱高炽跟朱瞻基跟前施了一礼。 做完这些后,朱祁镇语气平淡,道:“我全都认,无话可说。” 嗯?听到这话,倒是让朱瞻墡惊讶了一把。 几个意思?你无话可说?这是默认了?啧,这个朱祁镇,有点意思啊? 朱瞻墡第一次开始正视起来这个后世人人嘲讽的“叫门战神”。 老爷子等人也是有些惊讶。 他们还以为朱祁镇会撒泼,会推卸责任,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呢?结果他这么痛快的承认,反而出乎他了他们所有人的意料。 “土木堡兵败,我领导的,败了,葬送了大明五十万大军,让我大明精锐武将元气大伤!” “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帮助异族叫门。复辟后,我策划了夺门之变,杀了忠臣于谦。” “朱祁钰也是我杀的。” “自我之后,导致皇权削弱。” “一切罪名,我全都认,无可辩驳。” 一番话说完,朱瞻墡也被朱祁镇这番表现给惊到了,这货不按套路出牌啊?这个时候,他不应该是痛哭流涕,要么撒泼,要么耍赖吗? 听完朱祁镇这番毫不辩驳的话,老爷子微微愣神后,倒也回过了神来,深吸一口气后,道: “既然你认罪,且无可辩驳,那么今日朕便废掉你的皇位,由主世界派人接管,通报诸天!” 听到这话,朱祁镇语气平静道:“好。” 啧,朱祁镇这货有点东西啊,他这么坦荡,反而免去了一顿抽,老爷子也不好再说他什么。 朱祁镇的行为,有得洗吗?没得洗! 叫门是事实,只此一条,就足以让他身上被打上耻辱二字了,这等行为在大明皇室就不应该出现!至于杀功臣之类的,倒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看,杀于谦是必然的。 原因嘛,很简单,一,为了泄愤,于谦是景泰帝朱祁钰最倚仗的宠臣之一。 之后,在后续京城保卫战中为了击败瓦剌也先的阴谋也是于谦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 可以说于公于私,都要杀于谦! 二,杀于谦才能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 其实,泄愤不一定要杀人,朱祁镇是顾忌于谦的功劳的,可不杀于谦,他复辟就名不正言不顺。 为啥?因为在大明,皇位继承,讲究一个正统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