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以往都是学生自我总结,因为最了解自己到底有没有弄懂某个知识点的,始终是学生。 但许江,居然通过历次考试学生得失分状况,加上平时测评的观察,利用大数据给出了针对每个学生而言都不同的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复习提纲。 这简直太神了! 甚至在国内,都属首例! 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关注和评价。 教育先锋报:“大数据教育第一人,小地方也有新东西!” 学生日报:“许老师又来了,大数据统计复习到底靠谱不靠谱?” 教育理念报:“新一代教育理念横空出世,效果有待检验。” 名校对话:“曾柯涵: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教学方式,我个人比较看好。许江这个年轻人的角度和我们不太一样,但他最后总是能说服我们,这是他的能力。” 教学早报:“吴老:教育不是一场秀,应该脚踏实地。” 各种教育行业的媒体,各种立场都有,众说纷坛。 网友对此也有不同意见。 有人觉得这个事情是好事,也有人觉得不过是许江哗众取宠。 在高考成绩没有出炉之前,这件事会一直保持争议。 但许江不怕争议,只要在做事,就一定会有争议,要勇敢面对这一切。 其实从后来的眼光看这一阶段的教育,大数据未尝不可。购物、搜索、餐饮、电影、歌曲等等方面,大数据推送已经很无敌了,虽然有些被滥用。 但本质上来说,大数据已经开始渗透我们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良性的作用。 而教育上,大数据其实大有可为。 不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前提下,这东西很有可能会成为老师手中的一柄神器。 当然,东西再好也要看使用者的水平。 教育的重点始终是老师和学生,是人,而不是数据和分数。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成为数据的奴隶,它只是辅助而已,绝对不应该成为标准。 毕竟,不是所有的大数据,都是“南天门上的照妖镜”这样,一定正确无误的。 现实和开挂,还是有区别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