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城中究竟情况如何,不能只听叶明山空口白牙的说,顾恒舟没全信。不过也没当面提出质疑,另起了话题问孙毅光:“听说父亲回京前曾放小股越西敌军进城,将他们全歼,可有此事?“ 孙毅光奇道:“世子殿下的消息怎么如此灵通?这事确有发生,你可不知道那些越西孙子有多不要脸,一个个的跟土匪头子似的,一没粮食了就想到咱们城里来抢粮食,这不是赶巧碰上陛下大寿吗?将军也不想给陛下添晦气,本想把这群孙子逮住好好教训一顿放走,没想到他们竟然中了邪一样想跟我们碰个你死我活,那我们肯定只能让他们死了。“ 孙毅光说着激动起来,不自觉撸起袖子,像是马上要去跟人干架似的。 他正要好好跟顾恒舟说说那天激烈而精彩的战况,顾恒舟清冷的问:“听说那日所有人都死了,但有一个断了腿的少年投诚,父亲便将他留在了军中?“ 顾恒舟说得很详细,孙毅光这会儿发现不对劲,皱眉嘟囔:“世子殿下怎么知道那人断了腿,好像你那天在城中看见将军带着我们杀敌一样。“ 那就是确实有这件事了。 顾恒舟没有解释太多,继续问:“那个人现在何处?“ 孙毅光张了张嘴,眼底闪过心虚,而后愤然道:“赤冬那个臭小子,亏老子还省了两个馒头给他吃,他把伤养好以后就不告而别,肯定是趁我们不注意,偷偷跑回家去看他那个酒鬼老爹去了!“ 还当真是不见了? 这些事和苏潋秋在漠州说的都对上了,顾恒舟的心情一直往下沉,然后看向叶明山:“城中之前可有郎中找郡守大人说这么多人生病其实是有人往井里投毒所致?“ 叶明山也很意外,惊疑不定的看着顾恒舟问:“世子殿下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叶明山问完,和孙毅光交换了个眼神,明明今天顾恒舟才带着人入城,了解到的信息却好像这几个月一直待在城中一样,是他早就派人潜入城中打探情况还是城中一直有京里的探子在监视一切? 无论是哪一种猜测被证实,叶明山和孙毅光的心情都不会舒坦。 远烽郡是昭陵的边关要地,说重要的确重要,但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这里气候恶劣,物产也不算丰富,这么多将士在这里戍守。若无战事,就是把生命和光阴都虚耗在这里,什么建功立业、封侯拜相都只是一场空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还不相信他们,要暗中安排眼线,实在是让人心寒。 而且往深了想,这不仅是不相信他们,更是不相信镇国公对昭陵的忠诚。 如果连镇国公都不能被信任,那还有什么人是值得相信的? 叶明山和孙毅光越想脸色越不好,顾恒舟全都看在眼里,不过没有急着解释,继续问:“那个向郡守大人揭发投毒之事的郎中,郡守大人是如何处置的?“ 叶明山如实说:“这件事非同小可,下官不敢随意声张。暗中派人调查此事,并未在井中发现他口中的毒物,怕他会闹得人心惶惶,便暂时将他关押在牢中,不过下官并未对他用刑,一日三餐都让人送到牢中,准备等这件事过去以后再慢慢调查,然而没过几日,那人却离奇死在牢中,仵作验尸后发现他是中毒而亡,下官一直都在调查这件事。“ 这话和苏潋秋说得也没什么出入,顾恒舟继续问:“那郎中应该不是孤家寡人,他莫名死在牢中,家人可曾到郡守府闹事?“ 顾恒舟这问话来得措手不及。叶明山摸不清虚实,不敢有任何隐瞒,立刻回答:“这位郎中在远烽郡的医术和名望都不俗,这也是他来找下官之后,下官没有直接呵斥他无中生有,还派人去认真调查的原因,他是十多年前到远烽郡定居的,除了妻子和一双儿女,并没有其他亲人,奇怪的是,他在被打入大牢之后,他的家人并没有来探望过他。“ 居然连探望都没有,这未免也太不合理了。 叶明山做了这么多年的郡守,自然也能发觉其中有猫腻。他有些懊恼的说:“在那位郎中说完有人投毒之后,下官第一反应是怀疑那位被国公大人收留的名叫赤冬的少年,这个时候才发现那个少年不知何时消失无踪,下官和孙副将都派了人手四处搜查,因此忽略了那位郎中家里的事,后来那位郎中离奇死亡,下官调查之下发现他的妻子儿女也都凭空蒸发,派人调查之后也没发现什么可用的线索。“ 这一点和苏潋秋说的稍有差异,苏潋秋说的是叶明山派人追杀她,她一路奔逃才到的漠州,而且,苏潋秋也没有提过她还有个兄弟。 他们之中如果不是有一个人在撒谎,那就是其中还有其他的猫腻。 顾恒舟思忖了片刻说:“那位郎中的女儿在漠州,说城中有怪病流行。向我求助,我这才上报陛下带着禁卫军前来远烽郡查看情况。“ 原来如此。 叶明山和孙毅光都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小丫头跑到漠州去告状了,难怪世子殿下会知道这么多。 叶明山暗暗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有暗哨在远烽郡都还好。 叶明山这么多年都待在远烽郡,没和朝堂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平日又有顾廷戈坐镇边关,不用他操心什么事,敏锐度降低了不少,孙毅光一直跟在顾廷戈身边,嗅觉却敏锐得很,结合顾恒舟前后的问话来看,立刻察觉顾恒舟还有话没说完。 这件事还是有蹊跷,顾恒舟既然来了。必然要把这件事彻查清楚再走。 如此一来,至少要在远烽郡待个半把月。 叶明山本来想让他去郡守府住,孙毅光当即拦住不让顾恒舟走,叶明山觉得军营里都是些粗莽之人,怕他们招待不好顾恒舟,两人正僵持这,李云觉安排禁卫军分好营帐回来,他的性子比孙毅光还要急,当即叫了几个亲兵把叶明山和跟着一路来的亲信架出军营。 叶明山忍不住大骂两人是土匪流氓,两人也毫不在意,等叶明山一走,便殷勤的问顾恒舟有什么需要添置的东西。 两人虽然是大老粗,但对顾恒舟这个世子是由衷的喜欢,万万不会慢怠了去。 顾廷戈这些年写回家的书信上没少提起孙毅光和李云觉,顾恒舟知道他们虽然性子暴躁,但都是跟随顾廷戈多年的心腹,两人在沙场上杀敌英勇异常,立下的战功不比顾廷戈少。 顾恒舟对两人很是钦佩,摇头拒绝再添置什么东西,拱手冲两人行了一礼,尊敬的开口:“行远见过李叔叔、孙叔叔。“ 顾恒舟行这一礼,完全放下了世子殿下的架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寻常的晚辈在两人面前。 两人互相看看,一点没有长辈的架子,一左一右搭上顾恒舟的肩膀,原形毕露,热络的说:“你小子虽然是将军的亲儿子,但要进咱们镇北营也要守营里的规矩!“ 顾廷戈在顾恒舟记忆中一直是不苟言笑的形象,平日送回京里的家书字里行间也都很严肃,顾恒舟本以为镇北营的规矩是要以一挑十什么的,已经暗暗做好了心里准备,没想到却被孙毅光和李云觉带到了伙头营。 顾恒舟到城门口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折腾了这么一通,天早就黑了,营里的放饭时间也过了,但李云觉安顿禁卫军的时候,让伙头营重新生火做了吃的,还特意留了一大碗红烧肉和几个白面馒头给他们。 肉和馒头都放锅里煨着,他们到时端出来还是热气腾腾的。 伙头兵把肉和馒头放到桌上,又提了三大坛子酒出来。 之前乍一看看不出这伙头兵有什么特别的,提着这三坛子酒就能看出这人功夫不俗。 这三坛酒不同于瀚京的那种巴掌宽的小坛子,而是半臂宽高的大坛子。一坛至少有十多斤酒,那伙头兵一手拎着一坛,头上还顶着一坛,走得又稳又快,可见基本功有多扎实,下盘有多稳。 伙头兵和两人的关系很不错,把酒放下以后,拍拍两人的肩膀,意味深长的提醒:“将军过些时日就回来,你们注意分寸,别玩得太过火,不然到时候有你们好看的。“ 李云觉拍开那人的手,迫不及待的开了自己那坛酒,满不在意的说:“将军在营里可是出了名的海量,都说虎父无犬子,行远的酒量一定也很好,这点酒对他来说算得了什么?“ 李云觉说完帮顾恒舟把那坛酒也开了。 酒是边关纯正的烧刀子,一开坛,浓郁的酒香便扑面而来,闻着便比御贡的梨花白要霸道热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