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阅卷官批阅的是誊录副本,彻底杜绝通过笔迹或预先约定暗号舞弊的可能。” “誊录吏需严格比对,错漏者严惩。” 李世民闻言,心里一震,顿时面露震惊。 “原来如此。” “大孙的这糊名誊录,妙啊。” “此举至少能杜绝就成科举作弊的机会。” 此前科举取士,虽然是大唐选取人才的手段,但是作弊的人太多了。 哪怕是用重罪威慑,依然是有人铤而走险。 但是大孙的这一手,就妙不可言。 魏征点头,心悦诚服道。 “是啊,臣等也是对皇太孙殿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皇太孙除此之外,还立下了殿试制度。” “殿试?” 李世民眉头一蹙。 魏征解释道。 “所谓殿试,就是将通过会试的一帮人带到皇宫内,由陛下亲自出题考试。” “此次殿试,无须让任何人落榜,而是将所有人排个名次。” “这些名次又分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便是取前三名。” “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魏征将殿试制度以及后面的跨马游街,全都娓娓道来。 “......皇太孙殿下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登科天下知。” “正是要将科举的好处放大,才能让天下人更愿意皓首穷经的钻研学问,为朝廷效力。” 李世民闻言,颇为震撼。 他隐隐从魏征口中的这些流程窥探到了一个近乎完善的科举制度。 相比于大唐眼前的科举,大孙正在推行的这些科举似乎尽善尽美,好似已经将这制度完善到了极致。 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能把一个国家制度的漏洞全都弥补完整? 这得多毒辣的眼力? 第(3/3)页